編者按: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迎來復蘇性增長,出現欣欣向榮景象,為探究其中原委,2017年歲末,QC記者親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專訪了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他結合經濟發展趨勢,精辟透析行業現狀,切中時事脈絡,清晰描繪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遠近景。
國企民企各具特點,共對市場競爭
國內經濟經過近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工程機械行業中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有了長足發展。國有企業目前來講,面對的是全面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勢已不是那么明顯,有些具有壟斷性的特殊行業,相對經營還比較好,工程機械行業基本上是完全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的優勢有一些,但不是太明顯。相對應的,民企的機制靈活,便于協調,較之國有企業的繁瑣復雜,按規矩走程序要好得多,另外市場環境變化很快,民企更能夠適應形勢,及時跟進。過去國企的好處也就是在政策上和貸款上有優惠,但現在民營企業規模大的也一樣能貸來款,這已經不是問題。
當然國企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些企業底子比較好,市場認知度比較高,優質資產相對比較多,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經營起來可能順風順水,有些企業自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又恰逢市場形勢不好,面臨的壓力就會比較大,F在政府也在想辦法給這部分企業尋找出路,提出來要深化國企改革,讓他們能夠盡快擺脫困難,走上穩步、健康的發展道路,這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市場預期良好,業績穩步增長
2016年下半年行業慢慢地恢復,今年(2017)呈穩步增長態勢,去年是百分之四點三,今年應該達到百分之幾十,主要產品都是兩位數增長,挖掘機到十月份增長接近百分之一百,汽車起重機一百一十多,正常都是百分之三十上下,這是我們統計的總產量數據。裝載機、叉車、平地機、攤鋪機、壓路機和推土機,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三四十這樣的水平。據我們了解,除了鑿巖機械不知道今年是否保持增長外,象建筑起重機、塔吊、混凝土機械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
但這是一個恢復性的增長,前期一線跌得太多了,基本上從2011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連續五年的下跌,F在一個正常的需求慢慢顯示出來了,個別的象挖掘機和汽車起重機,特別是挖掘機一下增長這么多,我們也始料不及,覺得詫異,也在分析其中的原因;ㄒ幠km然擴大了一些,但基建投資的同比增長并不很大,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是個位數的增長。當然我們也分析了一下,今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第一年算是啟動,第二年一些基建資金可能并沒到位,但是用戶作為施工單位,他預期到未來的需要,就會有相應的投入,這肯定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在“一帶一路”的層面,今年比去年增長15%左右,去年2016年出口是下降10%,今年是增長15%左右,從出口上還是有所顯現的。比方巴基斯坦,這個現象就比較明顯,2014年我們出口到巴基斯坦大概是7000萬美元,2014年以前基本上是5000萬到7000萬,波動不太大,但是2015年就達到一億五,2016年達到了三億二。今年的一到八月份,就已經三億多了。2016年之前它沒有到過兩個億以上,進不了前30位,現在他已是我們出口主要國家的前十幾位了,這肯定是我們國家絲路經濟的一個結果,因為亞投行的投資沒有那么快,也沒有那么多。當然巴基斯坦進口的貨物不可能只有我們國家的,只是我們突出一些,特別是巴基斯坦爪達爾港和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在繼續,都會產生很強的輻射作用,所以我們分析“一帶一路“也是一個很大的拉動點。
第三個因素就是剛才說的,大家都看到十三五后期有比較大的機會,就是未來社會在基礎設施上將進行的投入,這就激發了大家購置設備的需求。有預期,也有資金,人就會敢于投入。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環保措施的逐步落實,我們分析為什么九月十月份挖掘機還是百分之百在增長?由于協會這一年多和各個地方的環保局交流得比較多,我們發現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北京從十二月份開始成為“低排放區”,書面叫法是“高排放禁入區域”。之前鄭州建立了,現在北京也建立了,陸陸續續在環保上的要求,迫使那些老舊機械淘汰,老設備效率不高、耗油也多,污染也大了,采取超標處罰的目的就是促使老舊設備淘汰,及時更新換代,這在未來幾個月會有所顯現,特別是在下半年以后會更加明顯,正是這些因素,促使全行業今年有了30%上下的增長。
加快節能減排,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
現在環保壓力比較大,我們協會一直在做這方面工作,我今年差不多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環保方面了。國家包括地方出臺了很多政策和標準來推進環境治理,國務院正在做一個污染源的調查,協會在配合這項工作。象工廠一類的固定污染源,各地環保局都比較清楚,汽車的污染數據也很容易拿到,唯獨非道路的工程機械,涉及的范圍比較大,也沒有準確的數據,當然農機的保有量比我們還要大,它的污染不少于我們,它的總量分散到鄉村,而我們工程機械相對集中在城市開發地區,人口較為稠密,受到的關注比較多。
我們協會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做工程機械的統計工作,并且逐漸在規范。我們大部分的產品銷售到哪個地區,按照省一級的范圍,我們基本能提供數據,所以我們在配合環保部進行國務院布置的污染源普查任務。
通過收集到的數據,比對了一下,我們正常使用的工程機械與四階段的轎車相比,因為現在北京市保有量最大的是四階段的汽車,將兩種不同的排放標準換算成比較統一的,比如北京正常運行的普通出租車,它一天起碼要跑十個小時以上,一個月就是三百小時。工程機械真正使用起來的話,特別是夏天這樣的旺季,一天十個小時也很正常,一個月要工作三十天,也是三百小時,工程機械現在是三階段,三階段是2016年4月1號才開始實施的,我們大部分設備是二階段,和大部分四階段的汽車比較的話,在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PM顆粒物四個指標上,平均下來比小汽車大約高出幾十倍。我們一階段和零階段的老舊設備,一般是在2007年2008年以前的設備,它們有些指標超過四階段排放就更多了。
現在國家重視環境保護,我們行業也積極行動起來,這一兩年和環保部接觸比較密切,和北京市環保局也一起做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包括為政策出臺提供大量基礎數據和政策咨詢,環保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做好這方面工作。由于大氣法里關于工程機械的污染測定是針對主機的,所以我們組織行業相關企業參加環保部系統的會議,進行培訓和宣貫,大家也跳躍參加,為工程機械的節能減排獻計獻策,最后我們建立起一個平臺,便于大家相互交流,進行數據的傳遞和處理,因為新的系統一直不穩定,正在調試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滿足使用要求,這都是我們今年所做的。
我們的新設備現在是三階段排放,下一步要上四階段,現在各地陸陸續續開始設立低排放區,即在人口聚集地區,排放水平要求更高一些,排放量要求更低一些,F在對工程機械的控制相對要嚴格一些,相比之下農機就差多了,它使用地點相對偏遠,不是控制的重點! ∥覀兘涍^調研提出的觀點還是建議政府應該考慮如何加速淘汰舊設備,就是退出機制,關鍵點是政府采取引導還是強制辦法,還有就是資金問題,象小汽車里的黃標車,全國一共五六百萬輛,經過幾年時間現在已經陸續退出了,這項工作就是各地方政府拿錢支持的。
老舊工程機械污染比較嚴重,退出機制勢在必行,在給新設備設定準入的同時,也應該讓它能夠退出,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如果只有新設備符合排放標準,舊設備也一直在用,那污染會很大的。它的排放想要升級換代難度比較大,靠自然淘汰很困難,這就需要政府引導,辦法有兩個,一是設立限制區域,特別是城市不允許進入,二是有退出,看原來廠家能不能回收,進行“再制造”,讓它可以繼續循環利用,這樣即能節約社會資源,又對企業有實際利益,據統計“再制造”的利潤在百分之五六十以上。再制造也碰到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如何回收、運輸、倉儲、包括稅收方方面面,如果有個系統的考慮,作為循環經濟,在綠色發展層面上對行業發展會有很大幫助,可以成為綠色制造的有機組成部分,F在大家都在想這件事,但沒有一個系統的方案去做,這件事兒必須由政府牽頭,作為協會我們沒有這么大的能力。我們曾給北京市政府提出過一個叉車置換方案,因為電動叉車使用比較普遍,國內比例相對低一些,大概25%,不到30%,國外基本上都50%以上,歐盟達到70%以上,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給北京市政府提出建議,報告名叫《電動叉車置換內燃叉車》,原則是由原內燃叉車的生產企業按低價收回,同時把電動叉車賣給用戶,用戶拿到相關手續后到環保局領取補貼,鉛酸電池的補貼低一些,更環保一些的鋰電補貼會多一些,以后誰的電池誰來回收。但是北京市環保局提出自己無法判定設備是不是北京籍的,方案就擱置下來了。當時我們也提出看法,可以先從管區內的工廠做起,叉車使用量畢竟是很大的,先從容易的做起,北京的內燃叉車大概在兩三萬臺左右,特別是五噸以下的內燃叉車,如果換成電動的話,從技術方面說,產品的穩定性和質量方面都不存在問題。我們想借此推動一下,但這又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國產質量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穩步前行
從整體來講,過去說的質量不好,無外乎兩個層面,第一個可靠性,就是外面所見的耐久性,第二個是人性化,就是以人為本的生產和服務。第一個可靠性方面,我們進步非常大,以挖掘機為例,大概在2000年的時候,外資品牌占到了94%到96%,十幾年后的今天,市場做過調查,現在我們已經占到接近50%了,差不多一半了,中國的企業比較務實一些,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關鍵零部件象液壓系統的泵、閥、馬達都有了很大提高,有些零部件,比如油缸已經絕對沒有問題了,密封件現在可能還是用國外的會多一些,因為油缸上采用國外的密封件質量會更好一些。我們行業企業現在都是國際化的采購,這樣可以迅速提升產品質量,在競爭過程中不處于下風。第二個方面,國內企業從用戶的角度考慮比較弱一些,現在提出了精耕細作,倡導“工匠精神”,就是要慢慢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培育出有長久生命力的品牌,這個難度就更大了,需要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從目前看,用外資品牌的挖掘機還是比較多。這叫瓶頸也好,短板也好,這個現象還是存在,但國產設備,包括液壓系統的泵、閥、馬達這些重要零部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們的質量確實有了大幅度提升。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水平,比如基礎的材料、基礎的工藝,咱們還是薄弱一些,追趕上來需要一個過程。
突破技術瓶頸,應由政府牽頭搭建試驗平臺
突破技術瓶頸,我個人看法是完全可以,關鍵還是投入太小,試驗太少。有些地方如果政府要抓,就要抓一個關鍵點,比如我們協會也提出來象核心部件,最突出的就是液壓系統,國家拿出一定的錢來,最起碼基本的可靠性實驗還是要做的。對一個企業和一個單位來講,實驗的費用是非常高的,做一個實驗費用大概幾十萬到上百萬,咱們國內的液壓企業有幾十家,液壓產品的品種有幾百個,你要成為挖掘機或混凝土泵車的高端,可能要有巨額投入,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講,資金不是問題。我認為政府應該搭建一個試驗平臺,無論什么材料,國內也好,國外也好,試驗行了,裝機,這樣零部件企業就可以和主機企業進行合作。企業通過試驗拿出數據,過關的話直接推薦到各個主機企業做配套,剩下的靠企業自己去研發完成。平臺由政府出資,數據也由政府掌握,產業發展到什么水平一目了然,但如果象現在這樣,工藝投一點兒、材料投一點兒、鑄造投一點兒,投的錢是一點兒作用都不起的,即使對這個企業可能稍微有點好處,距離市場的要求也差得很遠。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做些指導性和支持性的工作。
現在研究主要靠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好多企業都是請的國外研究團隊,象徐工在德國有研發中心,這都是企業自己的行為,但是國家要想提升這一塊兒,最后補短板的話,一定要抓關鍵點,建立一個試驗平臺,最起碼達到入門水平。政府把這件事情做好,會給主機企業一個信心,給用戶一個信心,作為臺架這個層面上你是過了關的,接下來就是跟主機匹配,實際工況的使用,有好多臺架實驗都是用實際工作中的載荷負來做這個試驗,跟實際情況比較接近,但畢竟是評價試驗,如果臺架過不了關,就不能拿主機去試,主機企業是很怕砸牌子的,他的設備到了用戶手里,如果液壓系統出問題的話,用戶不會說你液壓件的問題,他會說主機企業的產品質量不行。所以主機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謹小慎微的,現在也有主機企業用國內配套的東西,但慢慢地很小心地推,如果有問題就很容易被否了。
在搭建試驗平臺方面,政府可以做很多工作,重要的是抓住關鍵點,好鋼用在刀刃兒上。有時可能對工業不是很熟悉,掌握的不那么全面,加上不同專家有不同觀點,決策的關鍵點可能不好把握。液壓件的問題當初是我們協會和液氣密協會(中國液壓氣動密封工業協會)一起提出來的,就是在工信部建立一個平臺,提出來以后,馬上有四五個行業覺得好,要求加入進來,上面一看資金需要這么大,做不了,大家就散了。
我們行業內也有一些交流,大家的共識是中國以前是計劃經濟,什么都做,發展到現在,發現自身有某些方面的弱點,就想把這些弱點消除了,也不是說,國內的水平達到先進程度我們就不采購國外的了,這畢竟是行業的一個短板,怎么去彌補,國家應該有個整體的考量,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效果會更快一些。
后市場另辟蹊徑,謹慎推進
許多液壓件企業現在面向的是后市場,比如煙臺的艾迪、安徽的博一等,他們給舊設備或者維修的設備換上一套國產新的閥、泵或馬達,設備的生命又延續得很好,因為結構件沒有太大的問題。他們在后市場方面做得比較好,慢慢地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這也是一種發展方式,但他們的液壓件配套在新品上,量很少,都是試驗性的。完全靠著市場的力量,國內液壓件也會慢慢推進,大家意識到國內液壓件企業很多,配套到后市場是主流,但配套到新品上的不會成為主流,可能再延續五到十年,進入到新品的份額會慢慢地增加。
說實在的,做液壓件的這些企業,也能看到自已的長處和不足,這些都是有數據的,政府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與外資品牌做個比對,很容易就知道國內的差距在哪里,以后往哪個方向走了。前期我們可以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現在可能還是做得太少,但是這個基礎性的東西又是要花錢的,現在是企業沒有這么多錢,政府有錢卻又用不到關鍵地方,那行業的發展就不可能快。
863項目見成效,國內部分設備接近國際水平
這幾年政府對科技的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863里面工程機械的項目也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應用到實際的,象現在盾構機的TBM,就是硬巖掘進機,是863項目,在鐵建和中鐵有兩臺設備。在吉林的引水項目里,有三條隧道都是巖石的,長度都是23公里,國內的鐵建和中鐵用的都是8米的TBM硬巖掘進機,有一條已經貫通了,有一條快要完工了,還有一條是國外在做的,進度慢一些。過去我們的硬巖掘進機,包括國內的水利系統都知道有差距,但在863的支持下,我們的盾構和硬巖掘進機已經發展到現在的水平了,水利系統的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城市建設方面已經使用和體驗過了,大家都看到自已在進步。所以政府在這方面還是取得過一些成功經驗的,有政府的支持,企業和用戶都有信心。
吉林水利招投標項目,我們行業主動參加了競標,因為作為行業協會,我們了解盾構發展非常迅猛,國內企業包括施工單位都很爭氣,做出了很多大的項目。我們協會就正式給吉林省水利廳和水務公司寫了一個報告,介紹了我們盾構機和硬巖掘進機的發展歷程和技術實力,告訴他們國內企業完全有這個能力承攬工程項目。隨后我們向工信部領導也匯報了,他們也非常支持,把文件轉給吉林,吉林的經信委和水利廳具體交接,最后三個標,國內企業是兩個,外資品牌的一個,F在看效果,國內品牌的至少在23公里標段上,一氣兒就打過去,比外資的品牌還是要好一些,起碼我們處在與外資一個水平上下,具體上講,咱們還超出來了,所以不能對咱們自己的能力妄自匪薄,政府在這方面做好了,大家都能看得到。
通過硬巖掘進機的進步,我們的信心在逐漸增長,現在地鐵盾構已經不存在什么問題了,掘進機特別是硬巖掘進機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最高水平,它是機電液,包括地質結構一體化的設備,不是簡單只做好機械就可以了。地質結構很復雜的,隔個四五十米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地質結構是巖石、泥土還是沙,這對于設備刀盤和驅動力量的要求都不一樣,還要保證它的壓力在里面比較平衡,不然可能發生坍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盾構和硬巖掘進機最能反映工程機械的制造水平。當然我們也有不足之處,盾構機的主軸承這個關口我們還是沒有過,現在工信部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質量管理多層面開展,產品質量逐步提高
工程機械行業這幾年雖然嚴重下滑,但企業的質量管理并沒有放松,各種檢測設備一應俱全,比如象三坐標這些設備,現在稍微有點規模的企業都在使用,凡是自己搞開發的,都要用三坐標這些東西來測試數據,不可能都是用外協的,這些手段都必須要有。
質量管理方面,我們協會做的工作主要是行業質量的跟蹤,質量管控是企業自覺的行為,現在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做得也是相當高了,象六西格瑪管理好多企業在推行,行業確實有很多特色,發揮合力,把質量工作做得相當好。有些質量方面的事情我們也上傳下達,政府需要推薦給企業,我們會積極為企業提供一些數據和相應的幫助。
工信部對口部門和各地的經信委在做許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協會有個質量工作委員會,由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做支持,做了許多工作,掌握了大量實際檢驗的數據,我們現在用到的一些可靠性數據,都是質量工作委員會給我們提供的,比如挖掘機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大概是什么水平,通過一定時間的對比,得出相關一些數據。
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延慶,是國家質檢總局授與的,歸口管理是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也是國企,現在從行政上,給他們下達任務很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市場化的、基礎性的一些工作。真正行業上的質量管理,現在機械口有一個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我們叫“中機質協”,他們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通過幾個方面的齊抓共管,工程機械行業的產品質量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
再制造探路前行,綠色制造蓄勢待發
綠色制造上,今年我們有一個國標委的課題,叫“工程機械綠色發展標志需求研究”,是行業的一個調研,綠色制造這個環節也是剛剛開始。這幾年“再制造”我們倒是在行業里做得更具體一些,有聲有色的。綠色制造涉及的范圍更廣,比如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等,我們現在比較側重綠色產品這個層面上,包括節能減排、降噪、無碳化、材料的使用,行業里逐步在規范,全面的綠色制造還沒有完全鋪開,特別是綠色工廠這個層面上。前段時間和一家企業交流,他說自己企業內部有一個課題,就是要達到綠色工廠的標準,他們直接的投入達到一兩個億,他說現在想全面推進這件事還不是時候,真正全面地推進這個事情,需要上下游左右之間的相互配合,這種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還有一定難度。
目前在污染和節能方面做得最多,各個企業都做得很好。我們協會也推出了一個綠色施工的標準,一共有八項,這是我們協會定的團體標準。標準化法剛批下來,正式確立了團體標準的地位,原來是四種標準,現在是五種了。我們協會從2010年開始做團體標準,那時候叫協會標準,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認為要節能的話必須用統一的方法。許多企業都在做節能產品,都說自已的產品節能,但到底節多少,沒有統一的標準,多多少少在各說各話,現在制定了這八項標準以后,有個衡量的尺度了。我們今年還申報了工信部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綠色施工的標準我們是填補空白的。
綠色制造是今后發展的方向,但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扎扎實實往前走,再制造、節能減排、設置準入和退出機制,都是綠色制造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礎性的工作,我們協會將在新的一年里,繼續把這些工作做好,推動國家的工程機械行業穩定、持久地發展。(高屹|文)